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

從克拉克的「55妙招」,談班規與班級經營

壹、開天窗的生活教育
三十年前一個國小級任幾乎從早包到晚,從週一包到週六,沒有各處室,少有科任,老師能夠掌握學生常規;後來有教務、訓導處,又有輔導室,班級老師編制也從1.1擴增到1.5,而其結果因為分工細,學生的生活教育輔導反而變成少數人的事而弱化了。
◎教訓輔是每一位老師的責任
有次教師甄選口試,曾經提問受試者:教訓輔三合一指的是什麼?答者謂教務、訓導、輔導各處積極聯繫、綿密配合、相互支援、資源共享來輔導學生云云,這些話雖然沒有錯,但不算說到重點,應該說「教訓輔三者合而為一,都是每位老師必須做的事」。亦即每位老師不管教什麼科目、兼任什麼行政工作,都必須負起學生生活教育及行為輔導的責任。
本來教師指導學生品德理所當然,後來大學教授開始只教書不教人,這種歪風漸漸往下延伸,中小學老師也逐漸如此,尤其國中小教師編制擴大之後,科任老師變多,剩下级任老師指導生活教育,而级任老師也因為授課時數減少,與學生相處時間壓縮,能夠做生活教育的機會不足,於是學生的品德教育、生活教育漸漸開天窗了!
八月底老師紛紛回到學校教室佈置,準備迎接學生開學,我給同仁電子信,希望教室佈置能留下「班級公約」的園地。這個老想法源自一本書。
貳、優秀是教出來的
去年教師節,美國與華人社會的暢銷書<優秀是教出來的>(The Essential 55 - An Award-Winning Educator’s Rules For Discovering the Successful Student in Every Child:一位讓每個孩子發現成功的獲獎老師之55則妙招)中文版上市,作者是美國小學老師隆.克拉克(Ron Clark),他教書第一年,就有家長受不了他對孩子的嚴格管教,打電話教警察來捉他。但是,這位老師二十八歲就榮獲全美最佳教師獎,他把北卡州鄉下沒人要教的小孩帶成全國知名的班級,並且全班受邀到白宮作客,與柯林頓總統伉儷一起唱平安曲。
我讀了,與作者有直指我心、知己天涯的感受,原來自己的想法作法在地球彼岸也通,而且還普遍共鳴。
◎老祖母那套規矩就是生活教育了
克拉克是怎麼教的呢?其實很簡單,很老掉牙,就是老祖母那一套做人的規矩。他把教學經驗寫出來,許多教育工作者與家長都覺得相見恨晚。其實這些東西很平常,只是我們太受學院假說所誤導,把舊的好東西丟掉,一些沒效果乏價值的觀點卻拿來濫用在孩子身上,搞得教育失能。
克拉克回歸過去祖宗的倫理觀念與管教方法,其實樸拙無奇,卻經營出高效能的班級,教出個個懂禮貌、守規矩、會唸書的學生(他讓學生都進了明星中學),讓人驚豔不已。
克拉克的55招都很平常,也很面熟,例如:「與大人應對要有禮貌、分寸」「打噴嚏、咳嗽都要說對不起」,「每天都要完成作業」,「老師在指定作業時不要叫苦」,「別的老師來代課也要守班規」「見到老師要說某老師好」「吃完飯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」「進行公共場所的校外教學要安靜」…..。這些是過去父母教孩子、老師教學生的基本,竟然也讓大家感動得「相見恨晚」。
我們多少老師、多久老師不提這些了?
◎用功守規矩還是我們對學生的期待
溽暑八月,我們幾個高中生,到教育部演肥皂劇,要求解除「髮禁」,教育部長接見並瀟灑應允「解禁」,似乎展現了教育的開明作風。其實,服裝儀容絕對是學校教育的正規內涵,服裝儀容當然包括顏面、頭髮的整理。社會上各機構對成員的服裝儀容是都有所規範或期待,只是剛性或柔性而已,何況受教育的學生。櫃檯出現一個理西點軍校頭的銀行員,誰敢去存錢?一個披頭散髮的醫生,誰敢給他開刀?這些都含有身分的社會期待,我們對學生的身分期待大抵上還是規規矩矩、用功學習。至於居奇搞怪,社會中也許無傷大雅,並非中小學校園教育環境所應鼓勵,是否值得動用部長的行政指令來予以保障,有探討餘地。
我們不鼓勵學生遵守校規、服從師長,卻鼓舞他們動輒申訴、抗議,這些孩子固然很自主很獨立,將來怎麼與團體融合?怎麼有基本的長幼倫常呢?何況若不如意就抗議,這種學生對外鑠標準皆抱持藐視,也容易塑造反社會人格。
參、班規、校規還是一定要的
古曰「無規矩何以成方圓」,學校是教育場所,除了授業,也要傳道、解惑。授業相當於設科學習,傳道相當於生活教育,解惑則差可比擬是心理輔導活動。這些都是正式教育的一環,也是學校教育所必須涵蓋。
學校是教育場所,學生必須接受學校、老師的約制,這與人權自主或多元開放無關。有人把社會自由人的標準類推到學校來,把學校的規範當成專制壓迫,其實引喻失義。就算學校的規範與社會有所差異,也代表機構文化的一部分,這不只是學校有,公司企業等機構體都有。認同機構、服從規約、培養歸屬感,是機構成員應有的素養,一些反對機構文化的異議成員,表現比較自我意識或反規約的行為,或是以發展次文化,如嬉皮、奇裝異服等來突顯自我,衝撞機構規範,這些雖然未必有問題行為,但對學習氣氛確有不利的影響。
◎學生守學規古今皆然
宛若呼應美國最佳老師克拉克的「55妙招」,我國古代學堂多訂有學規,相當於今日之校規、班規。像著名的朱子白鹿洞書院學規,講究修身處世及待人接物諸端,把生活教育明載在其中,也成為新制學校校規的濫觴,以<宋元學案>記載的朱熹弟子程端蒙及董銖講學學則為例,抄錄如下:
居處必恭,步立必正,視聽必端,言語必謹,容貌必莊,衣冠必整,飲食必節,出入必省,讀書必專,寫字必楷敬,几席必整齊,相乎必以齒。
學規言明學生哪些該做,哪些不該做,既為學生,就有遵守校規的義務,包括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育、樂都要管理,就如克拉克講的「孩子當然要管,生活小細節更要管」、「如果不管孩子,一開始孩子也許會喜歡你,久而久之就會變得不尊重你」,與傳統教育沒兩樣,有效管教孩子才會尊重老師。
班級層面的班規(cloassroom discipline),可由老師與班會來制定。但其性質與立法機構不同,立法機構是人民委託的國家主體,學生則是受教對象,班規應在老師管教輔導範圍之下來制定,而不是任由學生隨心所欲。通常做法是老師先擬出草約,再由班會討論,討論是宣達參與的意義大於議決。
◎制定班規有其原則
班規不得與校規抵觸,班規求精不求多,書面者五至六條即可,最多不超過十條為宜。此外,口頭明確宣示也是班規一環,班規可以展現老師生活教育與班級特色的要求。
至於班規制訂的原則,學者張清濱(1998)認為:
1、多用正面積極鼓勵的陳述,避免否定的消極的字眼。
2、要經過學生討論確認,讓其有參與感而願意遵從。
3、班規應有獎懲辦法,以強化執行效果。
4、違反班規的處罰,最好合乎行為邏輯後果。
5、班規由班級發展產生,而非由學校統一制定。
6、班規可以隨著實行情況討論修正,以保持彈性與合宜性。
班規不是教室佈置的裝飾而已,不可流於形式,班規是班級經營的有效手段,而班級經營是則是學習有效的手段。正面積極陳述,學生明確知道要做什麼、如何做得正確又好;消極或否定,學生只知道不做什麼,卻不知要做什麼,更談不上要做好。當然,仍有少數規範免不了以負面、否定字眼為之。參與是責任的分攤,透過班會討論學生感覺是自己訂的,更心甘情願遵守。班規透過增強原則來落實,賞罰分明嚴格建立制度,展現老師執行的決心;而處罰的內容最好與犯規行為有關連或因果,例如不禮貌可罰其練習問好請安的動作,不寫作業罰抄課文等。班規屬於班級層面,與導師的經營理念、班風或班級特色有關,不宜由學校越俎代庖,若由訓導處統一制定,與校規何異?倒是目前新手老師對班級經營較無概念,學校可以臚列若干班規範例供其參考選用。而班規並非憲法,不必過於剛性,可視情況調整,開學也許強調整潔、秩序方面,期中也許轉成整頓禮貌習慣、課業學習了。
班規能落實到實踐最重要,不必貪多。有效的常規要注意:1描述清楚,2正面措詞,3簡短扼要,4數目不多(鄭列庭、郭秀琴和謝佩玲,2003)。清楚則有明確性,正面則有積極性,簡短則有達成性,數少則有針對性,這些原則有助於完成班規的行為目標。
肆、班級經營十招
班規既爲達成有效的班級經營,從務實面談,筆者提出班級經營十招:
一、學貴慎始:新接班級、新學年或新學期伊始,是班級經營成敗的關鍵。書面班規或口頭規範必須開學就陳述清楚,最好開學第一天就明確要求,尤其上課規矩、班級秩序及整潔灑掃等事項。開學之初學生對老師性格還懵懂捉摸時,就要展現老師的決心與企圖,千萬別讓學生「看破手腳」。有經驗的老師會「狠話說在前頭」,設法讓學生精神武裝。迎接新學期的學習生活方式包括精神講話、優點表揚、基本教練等等,過去各種新生訓練的模式用意在此。
二、能收能放:深層智能學科通常必須專注與用功,不是一句輕鬆學習就能致之,良好班風的培養不易,但只要原則稍有棄守可能馬上「豬羊變色」;要讓學生鬆弛很容易,但要讓其用功則靠專業的獎懲措施。在沒把握收之前,先別急著放。
三、由儉入奢:先緊後鬆可以,先鬆再想要嚴則辦不到。新手老師急於和學生博感情,一開始就營造快樂鬆散的班級氣氛,等到發現常規敗壞、學習無效、班级樣樣落後,才要來整頓,不但事倍功半,也讓學生覺得老師善變不可捉摸,破壞師生感情。常規建立不易,需要時間養成習慣,習慣穩定之後才適度放鬆,才不致行為還原(behavior reversal)。
四、鉅細靡遺:學生就是孩子,每樣事情都需要大人觀照指導,老師要不厭其詳、不厭其煩。指導了不見得學到,不指導則絕對學不到,尤其是生活常規的培養。例如,克拉克的「55招」中有「開門時如果後面還有人,請幫他扶住門」,多麼瑣細啊?但不這樣叮嚀,學生豈能天生會做?筆者嘗見學生晨間打掃,掃半天樓梯還是塵土滿佈,原來學生不懂以掃帚側鋒刮掃梯角,若不勞駕老師指導,學生再認真還是掃不乾淨,這就是巨細靡遺的必要。
五、走動管理:管理大師帕斯卡爾(R. Pascale)爲企業提出走動管理(Management By Walking About),在教育行政上也可套用。老師透過「聆聽、聯繫、溝通、灌輸、輔導」等具體行為,使工作落實有效。班级老師更要實地去看,一方面指導學生,一方面鼓舞學生,也可發現問題及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。例如,資源分類、清掃區域、花木澆水等,老師一定要親自巡視,學生才會做好。
六、一視同人:學生很在乎老師對自己的評價,老師的眼神表情、口角溜言都敏銳的傳遞給學生訊息。尤其學生都盼望老師喜歡自己,相對也在乎老師喜歡誰,所以,老師對待每一學生一定要公平謹慎,讚美要根據具體事實,對於學生長相、社經地位等與表現無關的特質,必須避免談論,以免引發學生嫉妒或反感,高年級尤應注意。別說老師的偏袒私心不可有,有時一個不慎的稱許,原是無心好意,卻可能換來學生「偏心」的解讀,班級氣氛馬上翻黑,老師千萬慎哉!
七、強化幹部:班級幹部的推選,老師應該輔導產生,不必完全開放選舉。幹部是老師的好幫手,應兼顧功能取向與輔導取向,前者是熱誠、能力、適才適所等;後者是著眼於訓練、嚐試、給予服務參與的歷練,讓學生有群育方面的學習。幹部組織健全,老師等於擁有堅實的班級經營團隊。
八、動靜有節:上課專心學習,下課盡情玩耍,該嚴肅時能閉嘴,該活動時放得開,這才是有教養。最怕上課唧哩哇啦嘈嚷不休,人家問話卻半句也答不出來。學校有些時間必須莊嚴或肅靜,像禮堂集會、看電影、升旗、畢業典禮等,就要遵守紀律,聽口令作動作。1993年日本阪神地震發生在上課的上午,傷亡五千人而倖無學生罹難,歸因於學生常規訓練有素;反觀若九二一地震發生在白天,以我們目前日趨鬆散的生活教育,恐怕後果嚴重。教會活動不容易,教會安靜更是老師的本事。
九、開明專制:開明是肆應潮流、顧及學生需求,專制則是老師對是非的堅持、對人類經驗價值的執著,也就是擇善固執。在一定範圍內容許學生決定,但老師指令應該完成的作業、清潔工作或實踐秩序的規定,就必須要求學生遵守,學生可以理性提出困難,但不是討價還價。遵守規定也是法治素養的訓練,有老師誤以為凡事讓學生決定叫做民主,其實是「放任」,放任的班級氣氛欠佳,學習效果也最差(陳密桃,1981)。老師以「價值澄清法」讓學生去討論釐清,是否「釐清」不得而知,倒是老師的教育目標先拋到九霄雲外了。
十、追求特色:「班班有特色」、「個個有專長」是筆者與敝校老師共勉的願景。過去台中縣推展過「一人一樂器運動」,筆者在竹縣服務時校長推展班級節奏樂隊,這都是培養興趣、開發潛能、拓展生活領域的學習好點子。專長特色可以在班級層面推動,從閱讀寫作、器樂歌唱、運動球類、作物栽培、美術工藝等等切入皆可。不管個人專長或班级特色,老師有心推動、持之以恆,都會開花結果。有位二年級老師推展班級童詩,連家長也參與寫作回饋,還印行班級童詩輯,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成為書的作者,不就是一種成功嗎?
伍、積極使命感的老師
除了班規與班级經營技巧,老師更應強化自己積極的人格特質。老師應該扮演班级樂觀進取的火車頭,以旺盛的企圖心、昂揚的鬥志,激勵學生努力、鼓舞學生爭取榮譽,並給予學生正向期待。老師對學生的影響,直接得自老師的言行與做為,老師積極正向,並相信學生會做好,班級氣氛自然充滿希望,時時爆發進步的喜悅。學者證實老師的領導行為是預測班級氣氛的指標之一,Rosenthal & Jocobson在「教室中自我應驗的預言作用」研究中,強調教師期望具有「自我應驗的預言效果」,教師的期望與其行為、態度、價值、理想,流露於師生互動情境,影響班級經營氣氛的風格,也影響學生期望與成就。
◎老師是孩子心中之王
生活教育是學科教育的先備,生活教育不好,班級學習一定也無效。整潔、秩序、禮貌、勤勉等規範,以迄生活的點點滴滴,樣樣都要老師來指導。既為老師,該說要說、該管要管,老師可以改變孩子的命運,面對學生的生長發展,老師沒有消極觀望的權利。
老師是孩子心目中的王!孩子真的需要老師來教來管,回到美國最佳老師克拉克的話:「孩子當然要管,生活小細節更要管」、「孩子喜歡你說清楚、講明白」、「孩子喜歡有所適從,喜歡有個權威人物」。
克拉克充滿自信的使命感與班級經營的神效,給我們老師同仁帶來振奮。他說:「對我來說,教書就是製造驚喜,就是製造孩子難忘的經驗」、「我每年帶班伊始,自忖只有一年的時間,去改變班上每個孩子的一生。我下定決心,要給學生一個不同的人生,一個更好的人生」。
克拉克------一個美國速食文化下的20幾歲小夥子老師,他能,我們肯定更能!

參考資料:
張清濱(1998)。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。台北:台灣書店。
陳密桃(1981)。國小級任教師領導類型對班級氣氛及學生行為的影響。教育學刊,3,161~207。
鄭列庭、郭秀琴和謝佩玲(2003)。行為及紀律的管理技巧。彰化師大商教系。
隆.克拉克(2004)。優秀是教出來的。台北:爾雅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