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前曾聽某學者演講,謂據統計:日本年購書平均每人25本,東京街頭人手一本口袋書;台灣則平均每人2.5本,其中還包括了農民曆,聽眾大笑!當兵時,任預官輔導長天天偷看弟兄信件,初交的女友介紹自己的興趣多半是:閱讀、聽音樂、愛好大自然…..。這兩個情況看來矛盾,卻也可以合起來解釋:台灣民眾深知閱讀是必要的特質,但其實沒有閱讀習慣!
○大學生迷網不迷書
朋友的孩子上國立大學電機系,四人一間的學校宿舍長條桌面,擺了四具PC主機,剛好成了隔屏,每人約均分60公分寬,狹窄桌面擺上鍵盤、液晶螢幕和喇叭,再加上擠成一堆的插座,剛好滿滿的,連滑鼠的位置都沒有。看這一幕,實在很吃驚,書桌已經不可能放下一本書了!再看四個學生,無一人帶一本書來上大學,而學長留下的活動書架裡面只有幾片光碟。
我把這一幕與朋友聊,他念某明星大學的兒子突然插嘴說:
「我們同學不在書桌上擺電腦,」 大人們不約而同「喔」讚一聲。他接著說:
「同學只在床舖上擺個ㄇ型桌架,電腦放在上面,身體鑽入ㄇ架中,玩累了身體一伸就睡覺,醒了屈身一坐繼續玩,『魔獸世界』(*)太吸引人了。」
這個靦腆的大學生並不是在講笑話,大人卻都齊聲暴笑出來。我們聰明的大學生,設計近乎醫院肢障或重症者病榻用餐的方式在玩電腦!
回想自己學生時代,每當開學或放假,行李中總塞幾本書,像唐詩三百首、四書集註、新英文法、三國演義、未央歌或思潮傳記之類的,就算讀不了,也擺個心安,起碼像個唸書的人。才幾年,怎麼整間宿舍只見電腦不見一本書?這叫資訊時代嗎?忽然閃個念頭:如果我是大學校長,要禁止學生帶電腦來宿舍。繼而,自覺好笑:誰理你!要當下的大學生離開電腦,他們絕對先放棄學校宿舍。
學生在宿舍除了玩電腦,難道不必讀書?宿舍只是玩電腦和睡覺嗎?那麼讀書到哪?到圖書館嗎?還有多少大學生平時會上圖書館看書?筆者在兩所國立院校兼課,依我觀察,除了考試前夕,平日真的不多。因為想探討閱讀,特意在課堂上問了大學生,結果不出預料:全班近40人,沒一個讀過紅樓夢、未央歌。這還是國立的大四生!一個沒有書香的大學,所為何來?
大陸教育部規定每年至少初中生看十萬字、高中生看一百萬字以上的課外讀物,推估大學生閱讀量也應該可觀;反觀台灣,《天下雜誌》「全民閱讀大調查」指出,台灣人花在看書、看報紙、看雜誌的時間,平均每天只有一個小時左右;小孩平均每週花在課外閱讀的時間約略只有4.7小時。一項調查顯示台灣人上網的時間世界第1,但讀書的時間卻是倒數第3名(陳妍蓁,2005)。
○閱讀運動量有質不精
民國89年曾志朗部長推展閱讀運動以來,政府民間都大力支持,如「全國兒童閱讀運動實施計畫」、「兒童深耕閱讀四年計畫」、「全國好書交換」、讀書會的蓬勃發展等。教育部也自90年度起,推動為期三年的「全國兒童閱讀計畫」,94年起再推動為期四年的「焦點三百-國民小學兒童閱讀計畫」,不僅充實各校圖書設備,也引進閱讀資源,營造更好的閱讀環境。中小學在教改駭浪中多仍能鼓舞學生閱讀,但受到這波電腦網路洪流的迎頭痛擊,效果可能大大抵銷。孩子在電腦前面的時間遠比在書本前面多,甚至取而代之!
國小多年來推展閱讀運動,各校都已經陸續推動「閱讀護照」、「閱讀小博士」之類的措施,收效雖有,但大抵上是量多質不精,表面上把閱讀護照都蓋得滿滿的,其實多是些淺顯故事或圖畫書,同質性高而又缺少深度。閱讀單一張一張寫,心得幾乎是寥寥幾句表面話,深層思考或感動不易見。而老師為了確認孩子讀了,把閱讀與心得報告綁在一起,有的孩子視為畏途,反而對閱讀不懷好感。
這波閱讀運動仍處方興未艾,效果如何?前衛出版社長林文欽今(2006)年初沉重的指出「台灣的出版景氣實在不好,尤其是這幾年來,書好像沒什麼人想看,據統計這幾年每年都有180億到200億的銷售數字在逐年遞減。台灣的圖書消費,單是日本一家『講談社』就比我們多了。政府沒有鼓勵是一個最大的原因,咱們的教育系統也沒有鼓勵國民應該增加閱讀。據統計我們每年每人只看0.7本書,只比馬來西亞好一點,他們平均只有三頁,不過比起日本、北歐就差了天與地」。的確,從目前大人只看暢銷書、孩子只看漫畫書的現象來看,閱讀的質、量都在退步,也證諸這波運動初效不樂觀。
○推展閱讀的補強措施
閱讀紮根是一步一腳印的事,檢視學校推展閱讀,至少有七項措施仍待補強:
一、團隊合作的推動群。校長的重視、教務處組的規劃配套、導師、語文老師及圖書室義工媽媽的配合,包括書籍的提供,閱讀的指導,心得的檢閱回饋及適時獎勵等等,環環都要顧及。尤其導師,對班級學生的閱讀風氣最是關鍵。
二、多面向的閱讀領域。國中小屬於基礎階段的學習,應該多方試探,但是一般學生多偏重語文領域的閱讀,老師可引導學生延伸於自然科學、哲學、宗教、偉人傳記、藝術文化等各方面多所涉獵,築基多元知識,培養多元視野。
三、深化閱讀層次。童話為兒童開啟閱讀的鑰匙,但不能固著於此隅,須知古來大文豪大思想家誕生於無兒童文學的年代。孩子的思想並不如想像短淺,對於習於閱讀的學生,可以提供正式的讀物,例如經典之作,也許首次懵懂,第二次再讀極可能豁然開朗。白話文流行之前語、文分流,說、讀互異,仍有「七歲能文、八歲能詩」的能力,現代孩子又何必畫地自限。過去孩子從四書五經、幼學瓊林開始,人文涵養、語文能力的紮根反而牢固深厚。
四、開展英文閱讀人口。過去圖書室多只採購中文圖書,現在國中小學生修習英文普遍,英語已經設科教學,正式語文領域的一部分,要鼓勵學生試著英文閱讀。目前國中小英文閱讀人口仍少,可以從點開始,先發起少數英文優秀的學生,從簡易繪本書或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切入。學校圖書室應規劃中文區、英文區,開始讓師生接觸兩種語文的閱讀機會。
五、隨時檢討獎勵措施。「重賞之下必有勇夫」用在閱讀上也行得通,若學校強力推展,賞得重賞得頻繁,師生都會重視。賞分兩種:一是賞讀夠多的,這用在初期鼓勵閱讀習慣時適用;二是賞讀得夠水準的,這是嘉獎具有深度的閱讀菁英。賞要適性,未必花大錢買獎品,像頒贈與校長合照的相框也許學生珍愛。曾有北市十一所國小校長與學生約定,若暑假讀完十二本書,要公開跳天鵝湖,立意雖好,但趣味性多於閱讀本身,學生不會真為了校長跳天鵝湖而發憤閱讀。
六、推展親子共讀。班都拉(Albert Bandura)強調榜樣學習,父母帶頭讀書,孩子耳濡目染,把家庭轉換成學習型組織,叫孩子看書父母卻大開電視無異緣木求魚。學校可透過親職教育、班親會組織,推展親子共讀,方式有兩種:一是父母、孩子各擁其書,時間一到一起讀書;二是父母陪孩子、指導孩子閱讀。中高年級理解力強,適用前者;低年級正值興趣培植階段,適用後者。
七、方便借還手續。物質艱難時代學校圖書都鎖在書櫃中,後來才採開架式。彼時圖書視為財產,著重保管;現在已經不然,圖書已是消耗品,雖然必須嚴謹管理,但重點在流通使用,只要師生願借願讀,正常損壞乃是值得。拜電腦之賜,學校多已採用電子借閱系統,歸還甚至投入還書箱即可,對於下課時間緊湊的學生來說可以提高借閱率。但須有充足的服務人力,新書的條碼編目、上架、借閱的受理輪值、還書箱的歸架修補等,在在需要人手。
○硬體設備大有拓展空間
除了措施,硬體設備的充實,是推展閱讀的前提,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:
首先是充實圖書設備。學校每年都有充實教學設備或專科教室經費,購買圖書應該年年列入,視為學校設備的重點,若無專款可由家長會費或其他項目勻支,幾萬元小額採購亦可。英文讀物至少應該佔有五分之ㄧ的比例,外文書通常比較昂貴,閱讀對象師、生界線明顯,難易差異甚大,添購時考慮本校師生的接受程度,以漸進實用為主,不必好高騖遠流於浪費。
其次是擴充閱讀環境。受班級人數減少、新校園空間觀念所賜,許多教室已經設有讀書角(reading corner),讓班級學生隨手閱讀。學校的圖書館室也要在閱覽空間的量與質上作改善,即空間要夠大夠多,環境桌椅要舒適美好,而從閱讀延伸到多媒體的視聽,也是積極發展的趨勢。
○指定讀物與輔導經典閱讀
指定課外讀物是輔導學生閱讀的有效作法,作業不必貪多,要有規劃、有系統。學生課業繁雜又要補習,壓力大,但不能做為不看課外讀物的藉口,清儒張潮說「喜讀書者,不以忙閒作輟」,日本及許多北歐國家都有隨處閱讀的習慣,日本人不忙嗎?應該培養孩子平日能夠隨時隨處閱讀。
至於寒暑假,學生沒有功課壓力,適合閱讀平日較無時間完成的經典名著,若一個假期能完成一本,中小學時代就可以讀完若干名著,將成為畢生智慧資產。
經典名著比較深奧難讀,風格用語不同於兒童讀物或流行暢銷書,多屬於大部頭書,中小學生接受度低,趨向於針對學生中的閱讀菁英,給予加深加廣的閱讀經驗。這類書不是幾頁就能略其中況味,通常初接觸興沖沖,看沒幾頁就意興闌跚,繼而束之高閣。閱讀之前,老師要對學生的耐心與毅力做心理建設。
經典讀物的閱讀興趣來自於背景知識,可做正式導讀,或隨機分享書中精采情節,也許需要一段時日的蘊釀。例如老師希望學生讀紅樓夢,可隨機把寶玉、黛玉、寶釵及其他十二金釵多做介紹引申,撩起學生一讀究竟的動機。否則,這種考試不考卻要辛苦看完的書,的確難教孩子接受。經典閱讀的輔導說易做難,前提是老師要精熟讀過並領略其精髓與意趣,才有能力誘導學生窺其堂奧。
○多媒體設施提供適性閱讀
高縣福誠高中陳妍蓁老師另闢蹊徑說,一味禁止學生對網路的使用和倚賴,不如告訴他們網上的閱讀天堂;更何況,在強調環保的年代,非紙本閱讀是值得提倡的。陳老師指出多媒體閱讀的方向,現有「時報」、「聯合」等閱讀網及「博客來」、「金石堂」等網路書局,都是不錯的閱讀指引。但筆者認為網路花花世界,學生進入可能被其他絆住,如同上夜市K書,難專注於閱讀。倒是學校廣建多媒體影音閱讀專區,是可行的做法。
廣義來說,閱讀包括對知識的閱、聽。紙本的優勢是可以重複看,不拘速度時地,是最為方便的自我學習方式,但閱、聽效能仍有個別差異。有人推測電子書會取代紙本,這個推測可能失準。著名的電影雨人(Rain Man)的主角雷蒙愣在十字路口,任憑駕駛們怎麼按喇叭都無動於衷,唯看見綠燈才舉步離去,這是偏視覺而輕聽覺者,雖然是描述自閉症,但正常人也有差異,只是沒有這麼極端。許多有聲書可以提供視覺以外的聽覺選擇,學校應該注意多媒體的閱聽設施,讓適合影音吸收的學生適性「閱讀」。
其實,多媒體閱覽區逐漸成為圖書館的重點,筆者921地震重建校園,為了普及全校的電腦輔助教學(CAI)的應用,讓學生可在校內自主閱聽學習,除廣設班級共同學習區的電腦,還設置隨選視訊(VOD)系統,透過虛擬光碟把CAI教學影音軟體儲存於主機,系統編目歸類,經由學校網頁讓師生方便利用,對於許多教學單元活動需要延伸補充時,是很好的幫助,也讓學生養成自學習慣。
惟VOD須經轉檔等過程速度與畫質都不盡理想,現在較被接受的影音隨選方式採用光碟塔(CD-Tower),適合圖書館或校內系統使用,建置這套設施只需數萬元,問題不在錢而在於觀念,學校應當顧及不善書本閱讀的學生,也可以透過影音多媒體,達到閱讀求知的效果。
多媒體視訊系統除了輔助教學,有二個功能:一是篩選過濾,影音資料繁夥,經由老師去蕪存菁,學生免去浪費時間做無謂的瀏覽;二是系統分類,包括難度與性質,例如適合於哪個年段或屬於哪個類科等,學生視需要或興趣來揀選。
○結語
閱讀習慣人人可以具備,是終身學習時代的進步之鑰。功課好的學生固然要加強閱讀,對於工具學科接受度較弱但閱讀能力正常的學生,若能從課外讀物切入,對學習頗有彌補作用,絕不要因為其功課低落就放棄閱讀輔導。#
*「魔獸世界」是現今甚為流行的3D網路線上遊戲,許多大學生為此廢寢忘餐。
參考文獻:
教育部(2006)。教育部電子報217期。「推廣閱讀學校」系列報導。2006/08/03
http://epaper.edu.tw
陳妍蓁(2005)。高級中學推展閱讀運動的有效策略。高縣文教,第42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