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

實現積極期待--資源班的現況與強化

◎資源班--最普遍的特殊教育安置
筆者學校剛開辦資源班舉辦家長說明會,曾有家長把不分類資源班想成是要「資源回收不分類」。也難怪,資源班家長通常不如過去特殊障礙班家長對特教「專業」,因為大多數資源班學生並非典型障礙者,許多只是學習低成就(poor learner)或發展問題來班接受補救教學,家長不是早爲孩子奔走求助的特教老手,尚未熬成久病良醫。因此「外行」家長,也是資源班問題的一個重點。
偏偏資源班已經是目前安置特殊學生最普遍的模式,家長日多。因為隨著融合教育(inclusion educate)及提供最少限制的環境(the 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;LRE)等特教觀念的興起,回歸主流(return mainstreaming)已經是近年特殊教育安置的主要型態,特殊班、特殊學校等偏向隔離式的特殊教育措施已經逐漸不合乎時代潮流;但是,如果完全融合於普通班,又得不到該有的特教師資、服務環境或補救措施,所以具有折衷味道的資源班,最為大家所接納。
◎跨年級、跨類別的模式
資源班英文應為resource room顧名思義,它其實不是個「班」,稱為資源教室應該更為貼切,因為它並沒有班級學生名額,但有教師編制。通常安排一個教室,配有兩名(國中三名)編制的特教老師。學生是部分時間抽離式來上課,大部分時間還是留在原班級。換句話說,這個資源教室可能收全學年、全年段或全校的特殊生,學生是排定部份課堂前來,老師固定,學生則來來去去。套個俗鄙的話,老師在資源教室「應召」服務,所以也有人稱為資源方案(resource program)。
資源班上的課,通常是需要補救輔導的學科或課程,目前國小主要是是國語、數學兩科。資源班安置的對象多採跨類別(cross categorical)模式,但以輕度障礙學生為主,中度次之,重度以上則不適合。障礙類別以學習障礙(learning disability)最多,智能障礙(mental retardation)次之,發展遲緩、情緒障礙的也有,但為數較少;還有許多學業低成就者,也安置到資源班做個別化的補救教學,他們是資源班的客卿,學業進步到一定水準,就不必再到資源班來。
中大型學校設置資源班逐漸普遍,少數大型學校甚至設有兩班。因為全校才一班,所以資源班服務的對象廣泛,涵蓋一年級到六年級,而且類別不限,即採取跨年級、跨類別的方式,但依年級、能力、特質分組,輪流到班個別化上課。試想,光以國、數兩科,就有十二種不同的課程,每位老師至少必須備課六種,而資源班學生採個別化教學,雖不必然是一對一,但每生的教材、教法、目標及評量方式和標準都不同,這還沒有算進情緒困擾或其他障礙類的教育輔導措施。資源班老師必須擬訂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(Individualize Education Program ;IEP),依照「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」(教育部,2003)第27條的規定,必須邀集學校行政人員、教師、學生家長、相關專業人員等的參與,期初、期末都要召開個別化教育會議,資料方案汗牛充棟,可說備極辛苦。
◎落實資源、普通老師和家長的夥伴關係
資源班學生的學習成效,不是光靠資源老師就能竟其功,普通班老師的協調合作,家長的配合支援,校長、主任的支持催化,以及諮詢、巡迴輔導人員--例如職能治療師、物理治療師或語言治療師等--的專業介入,才能真正收效。
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有個很大的不同,就是老師與家長的夥伴(partner)關係要維繫。一般學生也許交到學校,家長就放心了,而特殊生如果家長不與老師保持密切的合作,老師也不易有所作為。像學生的許多特殊情況,必須由家長向老師提供充分而完整的資訊,老師的教學處遇也必須家長的理解與配合,在學校所做的教學輔導內涵,家長必須追蹤並複習或強化。家長、資源和普通老師三邊應保持聯絡,掌握狀況。
◎家長有積極期待、老師壓力大
究竟,家長對目前資源班的服務模式內容及教學效果等面向,有怎樣的看法呢?這方面缺少文獻。不過筆者(2003)對中縣資源班家長做過意見調查,發現家長對現行資源班採取跨年級、跨類別的「大雜燴」混合模式最不能認同。另外,資源班不若其他特殊教育專班有充實的專門教具、科技輔具或輔助教學設備,大多以一間閑置的教室充用,教學環境顯然「不夠特殊」,也是家長所不盡滿意。
由於資源班是一種偏向融合式的特殊班,不必然要經過甚為嚴謹的障礙二階段鑑定,一般學校也有部份學生只由篩選認定,許多低成就、發展遲緩、注意力缺陷、文化不利或學習障礙等學生,他們有些並非真正障礙者,只能說是「顯然落後者」,他們可塑性高,只要運用得法,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源班補救,可能顯著的進步「康復」而結束資源班的服務,與智能、視、聽、瘖啞等障礙安置必須永久留班不同。所以資源班也有過渡的、中繼的的性質,學生來了可以去,去了可以來,富有彈性。資源班難免還是有標籤化(label effect)的心理負擔,但對家長來說,還是有積極的期待,因此比較沒有排斥心理。
然而,家長的積極期待雖然是正面的,卻也給老師帶來壓力,尤其資源班老師首當其衝。孩子既然到資源班,家長多麼希望孩子下學期可以回歸到普通班級。不過以筆者學校去年為例,儘管資源老師勉力教學,學校行政也大力支援,但能夠達到回歸標準者,全班近30人也只有一、二人。有的孩子雖非判定障礙生,但終其六載都是資源教室的固定班底,這種結果可能頗令父母失望!
◎資源班問題多、家長認知需求大
依據筆者調查發現,資源班家長除了對資源班老師的付出與學生的進步表示感謝,其意見犖犖大者有下列諸端:主張依不同障礙類別、程度、年級來分班組教學;希望增加資源班上課時間,但並非抽離正課,而是另尋早自修、課後甚至假日的「外加」時間;家長感受到資源班學生「標籤化」的負面困擾,希望能建立一般師生正當觀念,接納資源學生並正常互動;資源班的地點要適當,最好設在樓下,方便行動不便的學生或家長;家長期許資源班再強化教學措施;更希望老師秉持愛心、耐心,別放棄孩子;家長最期待呈現數學、國語兩科之補救教學效果;希望充實資源班的軟、硬體設備;促進家長對IEP的了解,別讓IEP流於紙上談兵;請求老師多提供溝通機會與資訊服務,以滿足家長對資源班的認知需求;能夠設置「資源班聯絡簿」,以便於家長配合老師的教學措施等。
資源班的運作問題,國外學者Heward(1996)貼切指出:1.從普通班抽離上課,時間安排困難;2.從原班抽離,可能剝奪學生普通班的正常學習機會;3.學生到資源班接受挫折學科的補救教學,可能對資源班產生排斥;4.學生來回資源教室、普通教室,時間耗費;5.普通班教師與資源班教師教法不同,學生無所適從;6.普通班教師、資源班教師權責不清;7.資源班學生有被標記的困擾;8.普通班教師、資源班教師溝通協調不夠;9.普通班教師可能將學生的輔導責任,都推給資源班教師;10.資源班若人數不設限,資源教師的負擔過重。筆者觀察,這些也正是國內資源班面臨的問題。
◎從教育當局、學校、教師、家長四層面強化
資源班雖然是國內最主要的特殊教育安置型態,但截至目前它的定位、服務人數及評量標準等並沒有專項法令規範,大概是依各縣市政府所訂定的「國民中小學資源教室暫行實施要點」之類的規定來做,所以各縣市不盡相同,但是面臨問題則是類似。根據筆者對資源班家長的調查發現及實務運作所見,對於現行資源班問題,約略可從教育主管當局、學校、教師及家長四端來改進。
一、從教育主管機關層面
(一)改善資源班不分類或跨類別的安置型態:家長比較不能認同不分年級、不分障礙類別的混合資源班,政府應檢討現行模式,增編人員、經費,朝以年級、障礙類別分班或分組;或逐步在年級上先以年段、在障礙類別上先以人數較多比率的學障、智障等粗類分組,以方便教與學。
(二)擴增資源班教師人力以落實個別化教學:目前國小資源班之教師編制為二人,台中縣國小資源班人數每班為20人,但根據中縣特教網公布全縣66個資源班就有28班超過20人,不乏一班高達卅幾人的,個別化教育可能流於奢談。對於人數超額之資源班,應增班或補助外加教師授課鐘點,以充實教師人力。
二、從學校層面
(一)資源班教育之溝通宣導方面:
1、落實家長宣導、提高認知。初設資源班的普通班老師、初入資源班的學生家長,都對資源班認知不足。學校在宣導上必須多費心力,針對家長亟需了解、或比較陌生部分,辦理親師懇談會、刊物文宣,專題報告等方式,讓家長對資源班從理解而合作。
2、加強家長溝通、增加助力:學校應針對資源班教育內涵,採取互動措施,透過原班級與資源班之班親會、親師聯絡簿、訪談及IEP會議等方式、場合,強化資源班家長之溝通。
3、落實IEP功能與家長參與:邀請家長參加子女IEP會議,乃是我國「特殊教育法」第27條所明訂;但筆者調查顯示資源班家長對該「權利」之認知不高,學校除了應確保父母對IEP的了解,並可參考美國IEP須獲父母的同意及簽章、學校免費提供IEP副本給父母等措施(胡永崇,2002),以利父母認知和參與。
4、降低資源班學生標籤化的效應:許多資源班學生沒有身心障礙手冊,是個正常人,而進資源班好像要變成特殊障礙生,這讓部分家長難以接受。老師應輔導學生、家長的接納態度,文書用語力求謹慎,別過於標註,非必要別做「差別對待」。經營學生健康的社會心理層面,使資源學生適應正常愉快的學校生活。
(二)行政措施的配合方面
1、學校行政人員應展現對資源班的投入:校長、主任、組長等應以具體行動參與資源班教育,例如校長應當出席IEP會議,增進父母覺察學校行政人員的重視,感受學校團隊對資源班的用力,提昇對資源班的信心。
2、排課以「外加式」取代「抽離式」:目前各校多以抽離式排課,可能與原班脫節造成進度不一。學校若能克服排課技術問題,採取外加式補救教學,兼顧學生正常進度與補救教學,有助於達到精熟學習的效果。
3、減輕資源教師的行政工作:由於資源班老師必須編擬個別化之教材教具、編寫IEP、進行個別化之教學評量、並提供家長諮詢溝通等繁重事項,負荷及壓力頗大,相關行政工作應由輔導室主任或組長承擔,縣府也不宜徵調為特殊教育輔導、訪視人員,以便專心教學。
4、資源教室位置應適當:許多資源班學生行動不便或有行為缺陷,資源教室地點應優先考量學生、家長的方便與安全需求,以樓下及出入通暢地點為原則,例如筆者學校安排於進校門川堂邊。
5、爭取經費改善環境設備:資源包括人與物,人是師資,物是設備。學校應針對資源班學生之教學輔導需求,積極爭取經費,布置溫馨安全環境,並充實科技輔具及教學設施。
三、從資源班、普通教師層面
(一)課程、教材須及早告知家長:資源班採調整教學方式,資源班教師教學擁有高度的自主權與彈性空間,但也相對的必須承擔高度的專業壓力,包括調整、修正或改變課程與教材教法(楊坤堂,民87);這也是家長認知需求殷切部分,建議資源班及原班級教師儘量適時將資源班的課程、教材教法、課表等告知家長,以利及早因應。
(二)使家長清楚評量及成績計算方式:資源班通常依學生程度,調整考試評量及成績計算的方式,此涉及學生進步情形及回歸原班級之參考,是家長所關注,卻也是家長所最盲點的部分;資源班及原班級教師應詳明資源班與原班級之評量方式、時間、成績比例等,並事先告知家長,使家長有所遵循,評量提昇成就。
(三)設置資源班「聯絡簿」:資源班應比照普通班加設專屬「聯絡簿」,作用有二,一是親師溝通,促請家長配合資源教師之教學措施;二是作業輔導,讓家長督導、檢覈孩子作業、評量情況。
四、從資源班家長層面
(一)家長須主動汲取資源班相關資訊:學校提供資源班家長資訊,已隨著特殊教育的重視在質與量上與日俱增,形式也由圖書、傳單、口語溝通進到網路電腦、影音視訊等多媒材時代;而關鍵仍有賴家長基於自助人助精神,有自我成長的企圖心,才能有效認知,配合教師幫助自己的孩子進步。
(二)家長應積極出席IEP會議:根據「台中縣身心障礙特殊班訪視輔導工作成果報告」指出,多數家長對於IEP會議的出席率仍然偏低。家長參與IEP是權利也是義務,可與學校、老師商研日期,一同擬訂、了解並配合個別化教育措施;家長的特殊需求也透過IEP會議提出,便於教師「量身訂做」孩子的教學處方。
(三)家長應與老師密切合作:資源班屬於較「彈性」的特教方案,學生障礙程度不深,有的只是「假性」的,進步空間很大。然而教育成效一半有賴家長,資源班家長應主動積極向教師、學校諮詢,以期了解並配合;有所質疑或疑慮,也應以真誠委婉態度,向老師、學校反應,得到即時處理改善。
◎結語:讓愛交織、親師一起感動
強化上述四層面之外,資源班教育成功最關鍵的是一顆心、一份教育愛!
有人覺得,辦理特殊教育或擔任特殊教育老師,面對不太可能傑出的學生難有成就感,這是未曾身歷其境或未能真心投入的想法。有點慚愧,筆者就曾如是想,曾經一廂情願「好意」想把辛苦兩年的資源班老師調整到普通班,老師卻情願繼續留在資源班。因為資源班的孩子天真無邪,更叫人疼惜,只要勤於灌溉,涓滴成長都看得見;家長對於孩子進步的感謝,也充分反饋給了老師。
確實,常有資源班家長見面時總是感謝再三,感謝老師、感謝學校,說孩子真的進步了,而且喜歡上學。雖然說的都是差不多的話,但的確可以感受那份虔誠。筆者覺得難以充分轉達那份謝忱,所以乾脆利用會議場合,請家長親自向老師公開表白,家長提起自己原本障礙的孩子,在資源班如何變得聰明、變得快樂,身為孩子的媽感恩滿懷,說著說著哽咽了,許多老師也泛起了淚光,這是一種感動,親師一起感動!淚光交織著愛,這是資源班才有的光輝。

參考文獻:
胡永崇(2002)。啟智班IEP實施狀況及啟智班教師對IEP態度之研究。屏東師院學報,16,135-174。
教育部(2003)。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。
楊坤堂(1998)。身心障礙資源班課程模式的類別與內涵。國小特殊教育,24,6-13。
錢得龍(2003)。台中縣國小資源班家長對資源班教育意見之研究。彰化師大特殊教育學系。
Heward, W. L. (1996). Exceptional children: 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. Englewood Cliffs, NJ: Prentice Hall.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