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

才藝學習氾濫,父母怎麼辦?

相聲演員李國修把九年國教之後「教育普及」唸成「教育補習」;而九年一貫之後有人把「因材施教」諧謔成「因財施教」。的確,曾幾何時學校旁邊的才藝班、安親班及補習班看板林立,學生一下學逾半要湧進這些「水泥格子」,去接受比學校時間更難挨的時光。本來放學如同下班,是要享受輕鬆自在,去舒展雙臂透透空氣踩踩泥土的,卻反而進入一個鴿舍般的小空間,去面對更乏味的約束。
過去孩子的自由度較高,生活充實自在,生趣盎然;現在的孩子住在水泥叢林,多層安全桎梏,加上「補習」風行,表面物質生活雖好,精神羈絆不啻籠中鳥。
「丟進補習班」,使得孩子的生活教育、勞動教育欠缺。學校課程安排緊湊,能教的有限;家庭生活時間也緊縮,父母上班忙碌無暇他顧,孩子不是學校就是才藝補習班、安親班;週休二日則不是睡得晚晚的,就是開車去道路上塞,換來週一的一身疲憊,於是乎家庭教育日趨式微,孩子成了「生活白痴」的一代,國小畢業不會洗米、國中畢業不會炒菜者比比皆是。跟過去的父母童年時代,平日必須燒飯洗衣,假日得下田種地,窮人家孩子還得打工賺錢的光景,相差不啻天壤。孩子對家事、對勞動陌生,對勤儉刻苦的生活觀也淡然,生活技能於焉退化。
◎人人學才藝,才藝有幾人?
「丟進補習班」!暑假來臨,父母紛紛安排孩子報名各種才藝營、育樂營或安置到到二、三十坪的安親班「避暑」,形同坐監,反正有人看著就好,管不著其他,孩子絕大多數沒有才藝興趣,沒有才藝傾向,只是任由父母安排去受罪罷了。
試問:台灣有多少孩子在學鋼琴?又有幾個真有興趣真有才能學成樣子了;有多少孩子在學畫畫?又有幾個孩子真能畫出好作品了?也許可以說只是為了具備藝術素養吧,為了這個素養而讓孩子拎著鋼琴教本袋子哭,大可不必吧。真有才藝傾向者一天學十個小時都不嫌多,值得特意培訓,不具備該才藝傾向者硬學只不過是種折磨,我們孩子的才藝學習真是氾濫啊!
家長應該體認,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學才藝。就如前述,過去物質缺乏的年代幾個人學琴學畫了?還不是生活過得正常而豐實。給孩子試探性的學習無妨,但如果不是那個料,就不必強押上陣,免得苦了孩子,也瘦了荷包。有許多家長見街坊鄰居的孩子補東補西,也照辦免得跟不上人家,其實是盲從。
從現實功利觀點來看,東方與西方不同,學院藝術在東方不是普普(popular)生活的一部分。東方藝術家註定要挨餓,巴黎維、也納許多街頭普普藝術(Pop art)者以獻藝養家糊口,不失為生涯規劃,但台灣就不行,別說街頭藝術家,高水準藝術家也未必有市場,幾場音樂會有人氣?許多精緻畫展門庭寥落,瘦骨嶙峋的畫家眼巴巴盼了幾天,能賣出幾張畫?就算賣了,一天捕魚十天曬網,生涯恐怕難以為繼,這還是水準以上的,其他千千百百小時候學畫者,長大再沒拿過畫筆者比比皆是。從這個角度看,父母又何必一定逼著孩子學琴學畫呢?
◎才藝補習氾濫,衍生負面效應
才藝學習氾濫所衍生的副作用不少,犖犖大者如下:
一、減少家庭親子共處時間:孩子本來學校、家庭及睡眠時間各佔三分之一,現
在家庭的部分大半在奔波補習,家庭親子互動減少,影響親子溝通與手足間的感
情依附,容易衍生情緒困擾及行為問題。
二、妨礙學校老師補救教學:熱誠老師想留下孩子進行學習補救,學校想安排團
隊訓練發展學校特色,都因為孩子一放學必須趕才藝班而作罷;過去許多學校老
師利用課餘時間指導才藝或團隊練習,現在因為孩子時間不許可,已經無法安排。
三、造成家庭經濟沉重負擔:國中小學為義務教育,開學繳交代辦費(不是學費)
用頂多一、二千元,為什麼大家感嘆生孩子教育不起?指的就是補習費龐大,光
安親班一個月至少三、四千元,加上其他補習,一個孩子每月上萬元的繳費開銷
很平常,對薪水收入的父母有兩、三個孩子負擔已然沉重,單薪家庭更是供不起,
全民補習可能造成全民均貧。
四、剝奪孩子自主伸展時間:放學如同下班,理應休閒,但孩子卻栽入一個更辛
苦的時段,如同下班找兼差,而且是苦差,熬到小夜班,小學就沒有自主時間,
如同自幼被關慣的傻鵝,將來不知如何開創生活。
五、弱化家庭生活教育功能:家庭生活教育本是人格與道德成長最重要的一環,
因為孩子交給了補習班,父母給孩子生活教育的時間與機會大幅減少,而補習班
只教學業與才藝,並不提供生活與道德教育,事實上也無法取代家庭父母的功
能,於是乎現在孩子的生活儀節、家務勞動習性幾乎都成了低能。
至於造成才藝補習氾濫的原因,除了少子化,父母期望升高「輸人不輸陣」心
理之外,近因還是出在教改政策的錯誤。
◎學校「空白課程」,犧牲學科與藝能學習
教改強調學生自主快樂,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排進所謂綜合活動、彈性課程等立意雖好,卻是鬆散虛擲的「空白課程」,擠掉若干正式的學科與藝能學習,造成學校教育弱化,家長只好轉而寄望坊間才藝班補習班。說來洩氣,當今教育局、部所舉辦的各種學藝、體育競賽,有幾項是學校教出來的?器樂演奏、歌唱、繪畫、舞蹈韻律、作文、書法、英語才藝、英檢、體育球類、游泳、跆拳、各種棋藝、數學心算、科學實驗……這些制式競賽,幾乎都靠校外教的,有些雖然是學校團隊,也是家長繳費外聘老師指導,當今學校的教育效能竟至如此。
當然這是精英部分,然而普遍部分也一樣,舉英語為例,英語科自民國九十學年度列入國小正式課程,如今國小已經上了四年英語,成效如何?教育部前幾個月做了抽測,結果不敢公佈。根據筆者在基層學校了解,明明是學科正課,因為太強調活潑快樂,學習效果硬是被犧牲,許多學生學了四年英語二十六個字母還沒搞會,更遑論單字片語或開口運用了,而許多學校老師竟然沒把英語列入正式學習評量(即段考),只是隨堂測驗,結果是家長不明白,學校裝駝鳥,學生矇混過去。所以目前英語教學在國小是失敗的,若數得上若干成就,大多數並非學校之功,應該是坊間補習班的成果,這是當今的國小英教學。把減壓放中間,把目標擺一邊,這種教學根本就是白忙一場,這是不強調學習成效,不要求學生用功的學校教育哲學的惡果,英語只是一例,其他科目也多隨不當教育哲學而弱化。
政府應當改變錯誤的教育政策,學校方面也當檢討,應以學習目標為導向,責求學校老師務必依照單元目標把學生教會,不可和稀泥,甚至舉辦普測或鑑定考試,明確評鑑,別怕給老師、學生壓力,這幾年的英語教學已經給了教訓:沒壓力的學習沒有成果。例如,筆者服務的學校就是執著實施目標導向(goal driection)的英語教學,除老師認真教學,也要求學生用功,該背要背,每週五針對當週教學單元進行週考,考不好的得習寫補救,段考評量與國語、數學科一樣列入考科成績,不能含糊。學會是最終目標,任何學習快樂與壓力應該取得平衡,追求快樂似宜在兒童樂園,不必然要在英語課標榜。
當無壓力無成效的學習活動造就不了孩子時,家長不得不轉而求助坊間補習班,造成學校教育虛擲,孩子課後辛苦。
怕孩子輸在起跑點,加上教改使得學校教育趨於無能,台灣兒童學習才藝已是沛然莫之能禦的全民運動了。去年台灣孩子暑假如何過?根據「兒童福利聯盟」(2005)所做的《台灣城鄉兒童假日生活調查報告》指出,超過五成的都會兒童及兩成四的鄉鎮兒童在暑假學才藝。調查發現兒童暑假學才藝,城鄉皆呈現供需不均的現象,即都會供過於求,鄉鎮供不應求。城、鄉兩者兒童學習才藝的比例有落差:都會兒童希望在暑假學習才藝者佔34.8%,而實際上有超過50%的都會兒童在假期中學習才藝;反觀鄉鎮兒童雖有31.8%希望學習才藝,實際上只有24.6%有機會上才藝班。調查也發現,家境好壞,也影響孩子假期安排,家庭經濟狀況可能影響城、鄉兒童才藝學習情形。
報告顯示城、鄉鎮孩子的才藝補習正日益普及,去年兒童學才藝約佔四成,依照教育部(2005)統計的國小學生總數188萬推估,約有75萬名學童學習才藝,這是一個龐大數字,也代表一個龐大族群。這樣的龐大族群誰來管理呢?政府對於才藝補習班的服務內涵,抱括師資教學、環境設備、安全設施等是否落實督導,也攸關廣大孩童的權益,主管機關應該對這塊領域多家費心。
◎才藝學習激發潛能,兼美育群育效果
儘管盲從學才藝負數多多、才藝班良莠難料,適性的才藝學習確有其教育價值,從大腦生理學的觀點來看(洪蘭,2001),人腦分左右,左腦主司記憶、推理及分析,也就是語言、符號、數學、英文等學科學習;右腦主司感覺、創造及想像,即藝文方面的音樂、美術、舞蹈等表現。孩子學才藝能夠協助右腦潛能開發,彌補一般學科偏向左腦激發之不足。國語日報文化中心主任紀雪幸(2005)指出,兒童學習才藝可以激發潛能、陶冶人格,啟發創造力、想像力及對美的鑑賞力,使生活更加充實。如學音樂,除了學唱歌、樂器的技巧,更重要的是在發展孩子對美的感受力,幫助孩子表達思想,抒發情感,享受創造的經驗。
團體中有特殊才能表現,較易得到他人的肯定,增強孩子的自信心,才藝就是特殊表現。對於孩子的興趣或才能善加深入誘導開發,可彌補學校蜻蜓點水似的教學的不足,而學習才藝必須持之以恆才有成果,因此也能培養專心負責的態度。
可見,德育、群育、美育與意志力的陶冶,都是學習才藝的副學習效益。
◎正確觀念,慎選才藝班
至於怎樣的才藝學習才是對孩子有真正的幫助,學者梁望惠(2005)提出從五個方面來思考,有助於父母釐清觀念:一、分清楚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父母:父母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替孩子著想,事實上可能是父母為了怕兒女比不上人家的孩子,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已。二、確定目標:讓孩子學習才藝是希望孩子朝這方面發展,還是只為了充實孩子的生活內涵?是希望孩子有傑出的表現,還是只為了培養孩子在這方面的興趣?三、排定優先順序:先衡量所有的才藝課程,排定優先次序以便有所取捨,這一點父母的價值觀雖要緊,但不可忽略孩子的興趣,孩子興趣濃厚時學習效果最佳。四、衡量孩子的時間和家庭經濟狀況:上天給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,讓孩子學習各種才藝要先計算孩子有多少空閒、時間,才能做最恰當的安排;家裡有多少錢就學多少,讓孩子了解父母這個「銀行」並非無限,也是一項學習。五、幫孩子克服難關:學習固然是一種樂趣,但也會遭遇困難和挫折,父母應試著體會孩子學習的甘苦,督促撫慰並行。
另外,才藝學習必須考慮家長的工作型態,家庭作息,孩子的性向興趣、能力、體力及整體學習負荷,作合宜的配搭。對於孩子的暑假生活與才藝學習規劃,「兒福聯盟」建議父母,多傾聽孩子的期望,與孩子共同討論、規劃暑假生活,兼顧休閒娛樂、多元學習、家務參與等面向;更要考量孩子的性向、愛好、能力、時間與生活壓力的管理,了解他們對學才藝的意願、動機和期待,並適時給予孩子鼓勵,使兒童可以在正向的氣氛與態度下,學習他們喜歡的才藝。
有了學習才藝的正確認知,家長如何為小孩選擇適當的才藝班,也是學問。紀雪幸(2005)認為家長最好能親自到才藝班看看,慎選學習環境,並注意四件事:一、老師有創造力、想像力和專業素養,懂得兒童語言,知道如何與兒童相處。二、教法不宜用填鴨式,應重視思想啟發,問題的探索讓孩子積極參與的機會。三、設備方面,外在環境要多樣化、安全;內在環境要讓孩子有溫暖的感覺。四、經政府合法立案,教學品質與設備安全經政府審查合格,多了一層保障。
再者,夏令營也是孩子暑期熱門活動,可從三個面向來選擇:首先是安全可靠,應注意營隊的主辦單位是否具有足夠經驗、人員有沒有經過充分的訓練、有無合格的醫護人員、活動場地是否安全、有無保險等。其次是內容合適,父母也應該與子女討論,活動內容是否適合子女年齡、興趣、能力,挑選孩子喜愛的營隊留下快樂回憶。再次是經濟實惠,開銷是家長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,飢餓學才藝大可不必,商業化的機構通常較昂貴,家長若勤於搜羅資訊、透過學校或注意社教機關、社福團體、社團宗教等機構活動,通常可以捷足先登「俗擱大碗」的機會。
孩子才藝展現才華,可以涵泳人生、充實生命,也可以促進吸引、建立自信。但不是每個孩子都得學才藝,才藝只是幫孩子均衡發展,必須適性而為,不能勉強,切忌氾濫。才藝不是學習的全部,宜抱持平常心,少得失苛求,多關懷鼓勵。
參考資料:
洪蘭(2001)。講理就好(Be Sensible)。台北:遠流。
梁望惠(2005)。開開心心學才藝。http://www.fhl.net/main/writer1/writer11056131.html
紀雪幸(2005)。課外學習,慎選環境。台北:國語日報。
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(2005)。台灣城鄉兒童假日生活調查報告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