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

「後進先出」欺負菜鳥!----談教師超額與因應

隨著少子化的到來,教師成了夕陽行業,雖然不是一夕之間豬羊變色,但回顧過去瞻望未來,真有此一時彼一時的感嘆!
◎討論誰去誰留!情何以堪?
最近筆者收到三位校長的詢問,謂敝校有無收容超額教師的可能,打算為其學校超額教師找出路。我答曰今年敝校就算校沒超額,也不會有缺額,就算真有缺額,依照超額教師介聘作業慣例,也必須以積分高低公開依序填選學校,不是私相授受算數。亦即超額老師去不去哪個學校,不是開缺學校所能左右的,筆者曾見有位積極任事的校長,在公開選填志願現場,強烈暗示不希望某鄰校超額老師填入該校,結果是那位老師偏偏選她的學校,這位校長差點兒當場昏倒。
為何校長要幫超額老師找學校呢?就是要省去處理教師超額的煩擾。曾有學校為了超額教師問題,校務會議開到晚間吃便當,可比立法院挑燈夜戰。這種會議十分不堪,也傷感情,一堆好同事要一起決定誰留誰去。超額出去多非大家所願,決定自告奮勇成超額者似乎矯情,這種犧牲不是常人所能為;決定讓同事出去則是「死道友不死貧道」,難免有幾分不義。校務會議本來在檢討過去、策劃未來以強化學校績效,應是充滿希望與積極作為的活動,卻內耗在這種消極無望的議題上,情何以堪?所以,校長朋友打給我電話,似乎想策動某老師自願選擇來敝校,而若敝校點頭,就不必再為該誰超額而開會傷感情。
◎「後進先出」!豈有公理?
過去幾年,各校面臨超額老師問題,多採取先徵求志願調出者,若無自願則「議決」以「後進先出」處理。這種方式,造成資淺者再優秀、再多貢獻都難逃被超額出去的命運。等於告訴資淺老師必須宿命,不管如何努力你就是第一個被犧牲者,有人還因此到哪個學校都被超額,成了校際飛人。若年輕老師以此作為澆息熱忱、自暴自棄的理由,似乎也可諒解;而只要資深,再怎麼擺爛、怎麼無能,都有安穩的教書工作,若因此而耽於安逸、不思精進,似乎也是人之常情。
筆者認為,「後進先出」的制度不公不義,是老鳥欺壓菜鳥的辦法。曾聽有人振振有詞說,這樣做最合乎「倫理」,其實倫理有許多層面,序齒、年資只是其一。在職場上,尤其教育志業現場,首重專業倫理,一位資優老師絕對比一位資深老師更有價值、更值得敬重,資深老師可能已經誤人子弟無數,資優老師卻能散發無限的教育光熱。
「後進先出」,實在沒有道理!
◎校長沒肩膀!好老師誰憐?
為什麼這種不公不義的辦法卻能施行?筆者認為,一要怪教育主管當局,二要怪校長。教育部、局應該訂出合理明確的辦法,作為學校汰劣擇良的依據,不是任令學校瞎搞;而校長承納稅人委託掌理校務,是學校的大家長,是學校成敗的主管,不該為了逃避壓力,推卸責任,把自己該挑該挺的肩膀放掉,美其名曰民主,其實放任大家做出似是而非或是不合理的決定。
校長之於學校,等於企業的老總,肯定不忍心看到努力工作的夥伴因為資淺而被逐出家門,也不樂見消極無心的成員腐蝕學校而坐享利益。教育界應有自覺,學校要有民間企業的危機意識與積極進取的精神,很難想像一個用「後進先出」作為裁員、資遣辦法的企業,還有生存的空間。
嘗見校長朋友雙手一攤,說校務會議就這樣通過,有何辦法?筆者認為這不是擔當者的話。學校不是民意機關,是首長制,校長是如假包換的學校首長,校務會議並非一人一票的委員表決制,教師也不能以民意代表自詡,若成員的工作內涵、權益都自己決定,很難不議決自肥,天下豈有這種制度?何況,超額教師的去留由校務會議決定並沒有法令依據。校務議案可以充分討論周慮,但若意見紛雜,應可由主席裁定議決。校長秉持勇氣與決心,本著學生第一、教育為先的原則,衡酌利弊,合理決議,避免讓校務會議淪為掣肘校務的競技場。據此,討論超額教師去留問題,校長更應以無比的擔當,以無私無畏的大家長風範,力挺優秀貢獻的教師。
◎教師自主!自戴緊箍咒?
儘管「後進先出」不公道,還好畢竟目前縣政府還是出面,以積分介聘方式安排到鄰近學校任教,超額教師還保住教職。然而以後也許不是超額介聘,而是直接停聘、解聘或資遣。如果老師再把教職當做鐵飯碗,就不免不知不覺了。
超額介聘還有飯吃,超額解聘則丟飯碗。過去有少數教師組織,汲汲營營於權益的爭逐,例如不做導護、不看午餐、寒暑假不研習、甚至拒絕週三進修等「外務」,進而希冀互選校長、決策校務等,想要有權無責的「專業自主」。難免給人仗恃鐵飯碗,專争淺薄權益的小鼻子小眼睛心態。
其實,近年少數教師團體的權益運動的獲利損益難料,台灣教師談權益竟像戴緊箍咒,越掙越難堪。例如,以往教師是派任制,縣府派了,法律上如同公務員、鐵飯碗,彼時教權會人士認為教師不應是公務員,所以喊出專業自主的口號,第一個爭取教師自行遴聘權,所以84年「教師法」公布以後,教師改成學校教評會遴聘,而教評會最初由老師組成,連校長都不得參加,教師聘期分為初聘一年、短聘二年及長聘五至七年。教權人士習慣於老師生涯終身保障的日子,卻又不願承受類似大學教授的專業研究或公務員的科層約制的壓力,只看自主,忽略專業,雖然得到初勝,但致命的回馬槍隨即而來!最不智的是把派任改成聘任,自廢武功還以為練成金剛不壞。
誰能想到,一向安穩的國、中小也面臨市場機制,當兩年短聘到期,學校減班、老師超額時,難道還要聘嗎?沒有顧客就沒有店員,沒有學生哪還有老師?現在學校超額了,也許老師要怪教育局、部,為何不趕快出面解決。教師法不是把遴聘、解聘權都下放給學校、給專業自主的老師了嗎?照說政府只負責覈實支薪或退休資遣的經費,超額解聘乃學校之事,政府其實沒有立場插手的。
目前縣市政府為了照顧現職教師,仍多扛起超額教師的協調介聘責任,若真計較法理,按照教評會的精神,甲校遴聘的老師應該只適任於甲校,乙校缺額應該由乙校遴聘,怎能以介聘強迫接受?據此,現職教師一旦超額便失去優勢,可能打入流浪教師行列。筆者提這個,是要凸顯兩點:一是過往教師權益之爭,真像自戴緊箍咒,越動越緊縮;二是老師不能再有鐵飯碗的固著心態,必須積極投入求新求變,肆應競爭的新態勢。
◎1/3老師丟飯碗!數字唬人?
少子化的情況急遽惡化,家長教育選擇權的時代已然到來,學校面臨生存競爭、優勝劣敗的考驗。過去私立高中、職為了招生而點燃戰火,教師面臨拉學生的業績壓力,國中、小還可隔岸觀火;今天,搶學生的烽火蔓延到國家教育的國中、小學來了。正常學校都得面對教師超額問題,因循苟且的學校甚至要被淘汰。
且看看數字怎麼說話:依據教育部的統計處的資料,94學年度國小學生人數是1,835,914人,到了104學年度剩1,244,102人,減少591,812人,減少32.24﹪;而國中學生將從94學年度的950,990人,到104學年度剩740,276人,減少210,276人,減少22.16﹪。國小教師人數94學年度是100,431人,到了104學年度剩67,732人,減少32,699人,減少32.56﹪;而國中教師數將從94學年度的48,429人,到104學年度剩37,698人,減少10,731人,減少22.16﹪。從上述資料可見,未來十年內光國中、小學將減少4萬3千多名教師,換句話說,三名老師就有一名將失去教鞭,這不是唬人的數字,是殘酷的事實!
而日前政府更放出所謂「八五專案」,即教學服務年資與年齡合計要達85,才能支領月退俸,若正式實施,則許多想退休的老師必然延退,舊的不去,減班超額的態勢將更嚴峻。今年的教師超額情形尚未完全明朗,而保守估計,淨超額(超額介聘之後仍多出者)每縣市至少超過50人,台澎金馬就超過1250人。教育部至今沒有拯救措施,似有袖手之意。
◎流浪教師!永遠流浪?
84年度開放多元師資培育,政府把師資培育當兒戲,是教改荒誕之最。幾乎毫無管制,三流校院都可以開設師資學程,成了粗糙的速成教師證製造廠,把師資培育當成學校廉價的推廣生意,於是台灣出現了「藏教師於民間」的教師氾濫怪象。政府無限制濫發教師證,讓人年年甄試競逐,身心煎熬卻求不到一份教職,從兒少到青壯,要非師資路上蹉跎虛躑,也許早在另個領域走出一片天,是政府決策誤人前途。試想,如果也開放醫師、律師「培育多元化」,搞短期速成,然後發給十幾萬張醫師、律師證,不啻叫這些人去擺地攤?不知當初力主開放師資培育的教改人士心中可有虧欠?當初做此不當決策的官員心中可有自咎?
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,包括師範院校正科、教育學程及學士後教育學分班畢(結)業的合格師資人數,到九十四年度已達133565人,只有82804人或聘教職,還有50761人待聘。
以目前台灣經濟萎縮、政府歲收日減、國家財政惡化的情況來看,教育經費也勢必跟著縮減,大幅提高教師編制、或是大幅降低班級人數,以減緩教師超額恐難樂觀,就算上述兩種措施可行,預估幅度不會太大。現職教師的飯碗都可能不保,超過五萬名流浪教師的前程,恐怕還是歸於流浪。
◎教師評鑑!如何落實?
回到教師超額問題。既然是生存競爭,就要有公平合理的遊戲規則。如果真的走到超額解聘,那就不是假借校務會議或老師互相表決的「民意」來決定誰犧牲了,因這零和之間是生死之別,一定要有公平客觀的辦法,讓留者心安,去者心服。大概可取的辦法如下:
一、落實成果導向的教師評鑑制度。這種評鑑講求教師績效及教師產能,包括產量、產值等,也要兼重過程與成果,不講究人情,不和稀泥,好就好、壞就壞,這和形成性評鑑不同,目的在給價值判斷、給等第給分數,以作為教師績效的依據。教育部正研擬「中小學教師進階辦法」,其中規畫教師將採換証制度,教育部中教司司長陳益興表示,「年資」、「專業服務」及「專業成長」將作為教師換証的指標。「專業服務」主要以教師評鑑為準,教育部原本規畫95年起將進行教師評鑑試辦計畫,執行3年,並暫時與不適任教師淘汰機制脫鉤,未來視試辦成果再評估是否與教師淘汰制度結合,但目前尚未定案。
二、訂定周延合理的教師積分制度。包括教學、行政特殊事蹟,研習、著作、教學檔案、比賽觀摩、班級經營及專長貢獻等。過去省政府時代對於教師的調動,甄試主任、校長甚至師鐸獎等教師獎勵資格,都有一套明確的積分標準可資依循,雖然辦法未必完善,但至少公正客觀。今後教師積分應強調教學成效、特殊殊貢獻,而目前教師兼任行政業務繁雜、壓力沉重,無寒暑假期,教師多視為畏途,所以對於行政奉獻績優者也應特予激勵。
◎小班教學!更待何時?
在教育經費規模不縮減的情況下,超額老師不必資遣,可以審酌學校特殊需求微調增編教師人力,或增設研發人員,像台中縣構想將數十名超額教師規劃調府,從事課程發展與教學輔導等工作;但是如果教育預算隨著減班而縮減,超額教師勢必得解聘,這對現職教師的衝擊就相當嚴重了。近年國家財政惡化,各項預算都在樽節剋扣,但站在強化教育品質、提升人力素質的角度,我們不樂見因為減班而縮減教育投資,過去我們曾有六、七十人的大班制,這種無法因應因材施教的克難環境,雖然也造就台灣的發展奇蹟,但是畢竟是過往克難時代的將就做法,俟環境許可,仍應力圖合理改善才是。
先進國家早已實施小班教學,班級人數約在20至25人,這種班級規模既有利於團體互動,也可從事個別化教學。十幾年前我們也推展「小班教學」,其實只是決策者心直口快的「創舉」,喊了才發現沒錢,殊不知班級人數每降一人國庫要多付幾十億,結果當然是班級人數沒能調降,只能發揮中國人玩弄詞彙的天賦,改口成「小班精神」教學,聊以畫餅充飢,玩了幾年不了了之。而現在倒是契機,落實小班教學此其時矣!
雖然目前許多小型學校學生不滿百,不利團體互動,投資效益有待評估;但都會地區班級人數超過30人者仍比比皆是(筆者學校每班人數達卅七、八)。如果政府只看到小型學校的單位成本,卻不見大型學的廉價投資,則是教育施政的盲點。政府考慮小型學校裁併轉型的同時,應該一併考量大型學校小班制的調整方案。如此,既能實現曩昔無法達成的小班教學目標,又可以調度教師人力,解決超額教師問題。
◎發展方案,解決教師超額!
總歸來說,超額教師問題未來十年勢必逐年加劇,可能的面對方案有二:
一是直接解聘,此涉及教師去留的「生死大計」,必須發展一套真正公正客觀而且可行的評鑑制度,兼重精神與實質的效度與信度,而且對資遣、解聘教師的權益應有合理而妥善的照顧。
二是留任超額教師,政府必須發展新的政策方案,可能途徑有四:(一)提高教師編制,(二)降低班級人數,(三)彈性微調收納多餘教師人力及(四)將超額人力用於教學研發或巡迴輔助。這四途可以擇一而行,也可以數者並行。以第一途徑為例,從班級數來推估,目前國小編制1.5,國中2.0,以94學年度10萬名國小教師為例,全台有60000多班,只要增加.1的編制成為1.6,教師需求就增加6000人,這不只解決了學校超額教師問題,還能提供流浪教師任教的機會。而其積極意義,是我們的單位教育投資增加,客觀條件有助於提升教學品質。

參考文獻:
陳益興(2005)。人口結構變遷的師資培育政策。教育部中等教育司。
教育部(2005)。師資培育數現況。教育部中等教育司。

沒有留言: